NVIDIA/AMD对垒 2015年上半年GPU哪家强?

时间:2015-07-08  作者:unionblog

   经过2014年一整年的略显沉闷,2015年上半年显卡市场终于恢复了你追我赶的剧本。NVIDIA循序渐进,继续维持固定的产品布局演变;AMD经过一年半的或薪尝胆,把多年来憋在心中的闷气用Radeon Fury以及300系列作为回应。你来我往,精彩纷呈。

  2015年上半年GPU新势力:NV篇

  时间:2015年1月

  芯片:NVIDIA Geforce GTX960

  千元级显卡向来是显卡市场中竞争最激烈,也是最多用户会选择的区域。而凭借着这几代产品的成功,NVIDIA也打造出了一个"逢6必火"的神话。Maxwell化身GTX960,成为2015年的开年产品,也是NVIDIA千元级的主力。

  GTX960,新一代千元甜点

  继承以往的超高性价比,GTX960更具备Maxwell架构的"种族天赋",那就是超乎想象的低功耗。"百元功耗,千元性能",让GTX960一经推出就出现了各种版本:高频版、节能版、迷你版,甚是繁荣。

  GTX960的争议无疑就是128bit显存位宽

  不过GTX960的一个规格在它推出就引来了不少争议,那就是128bit的显存位宽,成为了不少玩家诟病它高分辨率下游戏性能的理由。但也无碍它成为目前关注度的显卡。

  时间:2015年3月

  芯片:NVIDIA Geforce Titan X

  凭借着Maxwell架构的强大威力,NVIDIA成功的通过全新的GTX900系列实现了全面的性能压制,但是旗舰级GTX980仅有180W的功耗让人怀疑NV并没有使尽全力。到了2015年三月,Maxwell架构的完全体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,化身为Titan X。

  GM200完全体,Titan X

  GM200架构带来了完整的3072个流处理器,比起GM204的2048个整整多出了一半!实际性能也符合了玩家对"泰坦"级显卡的期望,刷新了我们对于显卡性能的认识。而耗能方面仅仅与上一代GTX780Ti处于同一水平而已。进一步印证了Maxwell的超强性能功耗比。

  NVIDIA显卡流处理器数量首次突破3k个

  但是,Titan X从发布到流入市场,一直都显得雷声大雨点小。"非游戏显卡"的定位让Titan X的价格延续了老黄的"任性"性格。一如以往Titan系列显卡,Titan X只是实力代言人的角色而已。玩家的心早就关注GTX980Ti何时推出了。

  时间:2015年6月

  芯片:NVIDIA Geforce GTX980Ti

  适逢Computex 2015开展的契机,NVIDIA在6月发布了新一代的消费级旗舰GTX980Ti。务求在带着众多神秘Buff的AMD Radeon R9 Fury推出之前,抢注市场关注度。至此,NVIDIA的Maxwell架构在高端显卡市场完成了布局。

  GTX980Ti

  4999元的GTX980Ti为了不影响7999元Titan X的地位,自砍一刀SIMD,流处理器个数减少到2816个,在频率一致的情况下GTX980Ti是位居其二的。但NVIDIA巧妙地开放了GTX980Ti非公版,让超越Titan X的任务交给聪明的显卡厂商们,而理论性能地位不变,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。

  丰富的非公版资源让发烧级玩家有不同的选择

  GTX980Ti推出后,凭借第三方显卡的性能提升以及不变的4999元级别价格,取代了GTX980,成为了消费级显卡旗舰新主宰,也是NVIDIA阵营在2015年的高端主力。但NVIDIA并没有放下心头大石,因为Lisa Su带着它的AMD新军,兵临城下。

  2015年上半年GPU新势力:AMD篇

  时间:2015年6月

  芯片:AMD Radeon R9 390X

  偃旗息鼓一年半,一五六月终爆发。AMD在NVIDIA推出GTX980Ti后不久作出了回应。首先是改名后的第二代产品线Rx 300系列,R9 390X是款发布的300系的显卡。

  Hawaii新马甲:R9 390X

  R9 390X并非当初业界预计的Fiji架构,而是继承了R9 290X的Hawaii架构,说句不好听,就是"马甲",明显这是AMD不想再用数字来命名Fiji这个救世主级别的架构以免被"马甲"型号污染了。与R9 290X相比,R9 390X过得去的规格提升仅仅在于显存容量加倍以及默认频率增加了50MHz,所以实际游戏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,只能与GTX970持平。

  只是R9 290X的小修小补

  明显地AMD Radeon R9 390X并非AMD的希望,马甲的性质让它性能难以满意,尤其在NVIDIA的GM200架构面前,低效能Hawaii显得十分脆弱。它也注定只能成为AMD"价格杀手"的旗子。

  时间:2015年6月

  芯片:AMD Radeon R9 Fury X

  如果说R9 390X是AMD反击的"头啖汤"的话,那么Radeon R9 Fury系列才是"正菜",首先露面的是Fury单芯最强的产品Fury X。Fury,让ATI时代湮灭10多年的名字重出江湖,产品抛弃数字命名,破而后立。

  经过PConline的首测,Fury X却没有发挥出4096流处理单元以及HBM显存的4096bit位宽的优势,反而落后了Titan X乃至GTX980Ti。原因在于驱动对于HBM显存优化的十分不完善,导致显卡在渲染时的效率十分低,导致了成绩并不能发挥到正常水平。

  破而后立的规格

  虽然Fury X当前的性能不能达到我们的期待,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只是AMD反击的开始。随着驱动优化的完善、Fury X2、Fury、Fury Nano的入侵,显卡竞争会更加好看。Fury的评测,只是刚刚开始。

  2015显卡对线期,孰优孰劣?

  2015年过了一半,AMD与NVIDIA的两大阵营加入了"新英雄"后,原有的对线就有了新变化。

  显卡天梯可以看出目前两大阵营的产品线更新频率与性能高低

  从显卡天梯图可以看出,目前显卡的阵营的变化,都集中在千元以上以及旗舰级别的产品线。一方面说明了现在可支配收入的提升,玩家更加舍得花大钱爽玩游戏,一步到位的追求让显卡厂商频繁更新显卡产品线。

  目前GPU竞争依然是NVIDIA占据优势

  即使你对游戏没兴趣,或者你根本没有太多资金,宁愿秒"爱疯"而不去跟上显卡潮流,那么即使看着你来我往的显卡跑分也感觉很爽快。

  主流显卡依然是新旧马甲遍地

  除了高端显卡的竞争,其他价位的显卡竞争都是老将互掐了。甚至N年前的NVIDIA的6系显卡、AMD的Radeon HD7000、HD6000还能在电商新品中买到。

  NVIDIA已经有一年多没推出像样的主流新品了

  NVIDIA的Maxwell已经活跃了一年多,可以用老将来形容了。端的产品却一直维持在GTX750系列,入门级显卡依然是Kepler乃至老掉牙的Fermi坚持着。从中估计我们知道了NVIDIA在主流以及入门级产品线的策略:长江后浪推前浪,同一架构,随着时间推移从千元降到主流,再从主流降到入门,节约研发成本,重点照顾利润更高的中高端。

  马甲:熟悉的陌路?

  AMD的主流到入门产品线虽然有Rx 200的"新品",本质上它们基本上都是上一代的马甲。游戏对显卡要求越来越高情况下,这类马甲显卡难以满足1080p分辨率的高画质流畅运行,所以和NVIDIA的态度一样,AMD都是"得过且过"地对待入门级产品。估计Rx 300系显卡推出后,又有一大波的马甲浮现。

相关博客